以往大家從未見過或較少看見的動物,都是許多相當傑出、有理想的攝影師所捕捉到的珍貴畫面,以解大家對於那些稀有物種的探究之渴。近期,國外一名攝影師TimFlach發表了作品《瀕危》,其中分享了到世界各地的取景成果,包括各國近來相當關心的瀕臨絕種動物,藉此保留住牠們動人、美麗的身影。
上個世紀,地球上已經消失了約三分之一的物種,如今面臨環境汙染的危機之下,未來還能有多少動物得以倖存呢?然而,能幸運地拍下這14張珍貴的瀕危動物照片,可以說是替未來的人類後代先保留這些動人的蹤影!
- 白腹穿山甲
白腹穿山甲棲息於非洲的熱帶雨林之中,牠們從2008年以來就處於存活的微弱狀態,且2014年也面臨著嚴重瀕臨滅亡的問題。而這意味著若是人類不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的話,那麼白腹穿山甲的數量將於未來20年內大幅減少約30%至50%。
- 環尾狐猴
環尾狐猴主要棲息在馬達加斯加南部的乾燥區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已經將牠們定義為瀕危物種之一,牠們的數量已經所剩約2000至2400隻,從2000年以來迅速下降95%,而導致牠們滅絕的主要因素,包括棲息地的消失、狩獵和非法動物交易。
- 長鼻猴
長鼻猴是東南亞婆羅洲島的特有物種,牠們已經被列為受威脅物種,過去40年之間,牠們的數量減少了50%,棲息地消失以及狩獵的威脅(牠們的肉可以在中藥上作為藥引)都是造成牠們滅絕的原因;因而目前,長鼻猴幾乎生存在保護區和指定避難所。
- 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擁有極具鮮明、特色的外表,牠們主要棲息於中國南部、中部的山區,亦被稱作為「雪猴」。由於牠們本來就是非常稀有,因此也屬於瀕臨滅絕的物種,然而棲息地的消失就是導致牠們瀕危的主要因素。
- 紅熊貓
該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並具有瀕危狀態,因為剩下的數量不足2500隻。紅熊貓種群密度非常低,其主要威脅是野外直接捕獲、與家畜競爭導致棲息地退化、森林砍伐也導致棲息地喪失,另一個原因是紅熊貓仍然在中國東南地區不斷被獵殺。
- 鯨頭鶴
鯨頭鶴棲息於非洲中部、東部的熱帶沼澤地區,主要食物是當地的大理石肺魚;牠們的數量只有5000至8000隻之間,由於牠們非常稀有再加上面臨棲息地被破壞、干擾和狩獵的威脅,以致於瀕臨滅絕。
- 黑白花狨
黑白花狨只能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禁區內、亞馬遜州巴西首府馬瑙斯市區內及北部可以見到牠們,由於原來的自然棲息地已經遭受到破壞,因此也被列為受威脅物種之一。
- 連帽禿鷹
連帽禿鷹的棲息地在中非、南非等地區,生活在熱帶森林中的牠們,通常會築巢在人類居地附近的樹上。目前數量也大幅的減少當中,甚至處於極度瀕危物種的狀況,其中原因包括中毒、狩獵、棲息地喪失和限縮。
- 伊比利亞山貓
伊比利亞山貓棲息的主要棲息地是西班牙山脈一帶,牠們目前是世界上最瀕危的貓科動物,2002年時全世界只剩100隻,經過加強性的保護之後,所幸現今還有404隻。
- 君主蝴蝶
這種蝴蝶每年從北美各州、加拿大南部遷移至佛羅里達和墨西哥,通常牠們會在那裡度過寒冬,也因此給了牠們更多的生存空間。君主蝴蝶會被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是因為人類開始使用除草劑而導致牠們棲息地的喪失。
- 北極熊
北極熊棲息在北極海冰區,也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之中,2015年牠們的數量大約22000隻至31000隻之間,專家預測未來35年間,北極熊的數量將受到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以等等危害的因素,而使得牠們的繁殖數量大幅下降。
- 白鯨鱘魚
白鯨鱘魚幾乎只能在里海、亞速海和黑海盆地中才能找到,牠們會從河流上游遷移到產卵區繁殖。雖然過去數量眾多,但現今已成為瀕危物種了,主要是因為可以製成魚子醬因而被人類大量的捕殺。如今,白鯨鱘魚已受到完善的保護,人們也被禁止捕殺和交易這種魚類。
- 食猿鵰
食猿鵰只存在於菲律賓的森林之中,牠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翅膀長度,而且是菲律賓的國鳥,然而目前食猿鵰也被列為瀕危物種,主要是因為森林被大量的砍伐所致。
- 賽加羚羊
目前賽加羚羊的棲息地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俄羅斯和蒙古。2002年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入瀕危物種名單之中,由於牠們的羚角會被人類劫走作為交易以致感染疾病,另外氣候變化也都是導致牠們數量減少的原因。
小編發現以上10種面臨瀕臨絕種的動物們,每隻都具有相當獨特的面貌,而在牠們稀有的特質上,可以感受到牠們歷經演化、變遷後所殘留在牠們身上的歷史美以及生命力。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